ELPs倉庫將碘-131包裹起來,防止它泄漏到體內。碘-131發出β輻射,它能穿透生物凝膠,并在不到達周圍組織的情況下將幾乎所有的能量沉積到腫瘤中。隨著時間的推移,ELPs儲存庫會降解為其組成氨基酸并被人體吸收——但在此之前碘-131已經衰變為一種無害的氙形式。
Schaal說:“β輻射也提高了ELPs生物凝膠的穩定性。這有助于儲物庫保存更長時間,只有在輻射耗盡后才會分解?!?/p>
在這篇新論文中,Schaal和他在Chilkoti實驗室的合作者測試了這種新療法與紫杉醇(一種常用的化療藥物)的協同作用,以治療各種小鼠胰腺癌模型。他們選擇胰腺癌是因為其難以治療的惡名,希望證明他們的放射性腫瘤植入物能與化療產生協同效應,而相對短命的放射束療法則不能。
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測試了他們的方法,這些小鼠皮膚下的癌癥是由幾種已知發生在胰腺癌中的不同突變引起的。他們還在患有胰腺腫瘤的鼠類身上進行了測試,因為胰腺腫瘤更難治療。
總體而言,測試在所有模型中都看到了100%的響應率,其中四分之三的模型在80%的時間內完全消除了腫瘤。測試還顯示,除了化療本身所引起的副作用外,沒有立即出現明顯的副作用。
Schaal說:“我們認為持續的輻射使藥物與其效果的相互作用比外部束療法更強?!薄斑@讓我們認為,對于許多其他癌癥來說,這種方法實際上可能比外部光束療法更有效?!?/p>
然而,這種方法仍處于早期臨床前階段,短期內無法用于人體。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下一步是進行大型動物試驗,在那里他們需要證明該技術可以精確地使用現有的臨床工具和醫生已經接受過培訓的內窺鏡技術。如果成功,他們將進行第一階段的人體臨床試驗。